【新华企业资讯4月18日】一声“北大人”,一生“北大情”;“北大”与“青稞”,一个是中国高等学府,一个是青藏高原特色农作物,二者看似毫无关联,却因为他串联在了一起,4月17日,我们邀请了天佑德集团董事长李银会先生,讲述他的“青海情”和北大人“不悖初心”的热忱。
(资料图)
北大人的北大情结
4月17日,北京大学天佑德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
北京大学83级校友、天佑德集团董事长李银会先生,携天佑德酒(股票代码:002646)于北京大学临湖轩,向母校北京大学捐赠价值1亿元企业股权,成立“北京大学天佑德教育发展基金”。
天佑德集团董事长李银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共同签署捐赠协议
为什么要向北大捐款?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这一切要从1983年说起。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时年17岁的李银会从山西老家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他在回忆这段生活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进京”是站着去的。在校期间,每次随导师出去实习,几乎都是去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沙漠,甚至是无人区,这样的学习生活也练就了李银会坚毅的性格与拼搏的毅力。就这样,7年的校园时间一晃而过,李银会也成功地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再次回到北大参加捐赠仪式,李银会说道:“这几天想着要回母校,晚上躺下总是浮想联翩。感觉有千言万语要说,又仿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是就觉得有一句唐诗太贴切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最是能表达我的心情。求学、工作、创业……33年的创业历程,支撑我的始终是‘北大精神’和‘地质精神’。”
北大人在青海
李银会在谈及本次股权捐赠活动时提到,不仅是为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更是为了帮助青藏高原的学子们,改变人生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穷孩子,在我要读书花钱的年龄,我父亲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了。我来北大上学的学费,是全村人一元一角凑下的。入学的时候,我从山西运城上火车,一直站了十几个小时,到石家庄才有了座位。到校报到的时候,交学费要解裤带。虽然钱不算多,但和生命一样重要。所以我母亲把钱缝到了内裤上,解裤带才能把钱拿出来。”
通过本基金的设立,天佑德将携手北京大学,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在自然环境、民俗文化高原动植物、特色产业及本地教育等方面 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与关心青藏高原发展的朋友们一同,搭建青藏高原文化研学与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促进青藏高原文化、经济发展,贡献学者们的经验与智慧。
自2018年起,天佑德青稞酒公司连续开展“北大英才夏令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当年考入北大的青海籍新生,能够相互认识,互相了解,加深友谊。同时邀请往届优秀的北大师哥师姐,分享大学感受,让新生提前熟悉北大,有利于新生更好地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北大英才夏令营活动,也让青海籍北大学子们,更多地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并树立起他们学业有成,回到高原,建设青海,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与理想。
李银会的创业史,深深的青海情
“青海是我的福地,天佑德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心血付出,用心呵护的珍宝。天佑德青稞酒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对他有着责任与使命。”
创业三十余年,李银会进过国企、开过店铺、卖过电脑。直到2005年他与天佑德青稞酒结缘。
2005年,李银会正式出资收购了国营互助酒厂(天佑德青稞酒公司前身),并进行重组改制。
2007年销售额达到3亿、2009年突破8亿……业绩持续提升,企业经营步入正轨,展现出了活力。在政府的鼓励下,2011年12月22日,天佑德青稞酒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回顾天佑德青稞酒的发展历程:
从县域酒厂到初步国际化企业布局。
从单一的白酒业务到与葡萄酒、威士忌、低度青稞酒等多业务形态融合。
从规模速度到追求质量效益的道路,走上企业品质升级、管理优化、营销转型和社会责任践行的创新求变之路……
时至今日,企业以天佑德青稞酒为核心,现已打造出一条从青稞种植、青稞收购、青稞酿酒…酒糟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在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高原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企业自 2011 年上市之后,累计缴纳国家税收超 43 亿元,税收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公司连续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 企业在发展的基础上,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天佑德青稞酒公司于 2012 年发起设立了“青海天佑德教育基金会”。自 2015 年起,开展了“天佑德青稞行动”公益活动。 自 2012 年起,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累计在环保、生态、救灾、教育、精准扶贫等方面的资金支出 3800 万元。
李银会诚邀北大学子,走上高原,建设青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心青藏、支援青藏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尤其在进入九十年代后,兴起了青藏建设高潮。1994年起至今,已有十批次援藏干部和五批次的援青干部支援青藏。如今的青海,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乡村振兴日新月异,青海在生态保护、新能源应用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切,归功于当地百姓的勤劳奋斗,也归功于援青干部、援青人才的无私奉献。而这些援青干部和人才,也在青藏地区得到了锻炼,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东西部的差距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在新时期,新时代,青藏高原依然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向高原,支援青藏、建设青藏,用智慧实现梦想、用汗水浇灌希望,用青春铸就丰碑!
李银会在捐赠仪式中向北大学子发出了邀请:“借此机会,我想郑重地邀请学弟学妹们到青海工作、创业;我想真挚地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关注青海、扶持青海、助力青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