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如何“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安徽这样作出部署

(李东标)观看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直及地市主要负责同志交流发言、谈问题不绕不避、谋工作实事求是……8月29日,安徽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问题为导向,谋篇布局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安徽以“三山三江两湖”著称,八百里皖江横贯东西,生态资源良好。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从巍巍大别山脉到秀美长江岸线,安徽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努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资料图】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镇附近的云海。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生态文明理念在江淮大地深入人心。

安徽省综合研判,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处于补齐生态保护欠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携手打造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任务艰巨,必须切实增强建设美丽安徽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徽省提出,要以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安徽建设。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生态屏障不断加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多元;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明显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出关键步伐;城乡人居环境更有品质,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美丽安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艘游船行驶在新安江上。新华社记者 刘方强 摄

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将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聚焦皖北这一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统筹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淮河治理和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建设,加强土壤污染管控,让安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江淮大地更加多姿多彩。阜阳市将全面梳理污染防治攻坚战短板弱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亳州市将持续健全完善污染防治新路径,系统性推进流域水环境城乡共治、水岸共治;六安市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芜湖市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空气质量、城区水系进一步改善。

游客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宏村参观游玩。新华网发(施亚磊 摄)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外电入皖,实施风电光电发展倍增计划。安徽省经信厅突出源头减量控产能、调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肥市力争到2027年,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65%左右;宿州市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滁州市聚焦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及先进环保领域,全力拼抢新赛道;淮北市以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打造出“煤美与共 湖上淮北”的鲜明特色。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矿山修复和湿地保护,开展绿美江淮行动,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序推进生态产业化,努力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马鞍山实施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开展“绿美马鞍山”行动;铜陵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和产业转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安庆市开展“绿盾”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淮南市将以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为抓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用能预算管理,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将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公交、出租车和船舶上的应用,协同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充换电设施建设;黄山市着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池州创新“林权抵押”、林业碳汇开发等模式,持续建设皖江最美绿色生态廊道。

——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开展群众“家门口”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整改质量提升、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垃圾分类以及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5个专项行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顽瘴痼疾。安徽自然资源厅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高标准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蚌埠市持续关注“民生呼应”事项,建立“蚌埠民生”平台,对群众生态环境诉求“接诉即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扎实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和执法司法联动,深化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改革,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强化多元投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统筹资源推进美丽安徽建设。安徽生态环境厅将统筹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发改委将围绕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宣城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跨界河湖联合治理模式,建立跨界联合河湖长制,深化区域联合执法和协同监管。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