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培育青年人才、汇聚发展青春动能。7月7日上午,安徽合肥肥西山南镇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队联合举行了挂牌仪式,确立纪念馆将作为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进行了校地共建交流座谈会。
肥西山南镇小井庄是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发源地之一。1978年夏天,小井庄农民率先尝试“包产到户”,这一创举和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一起,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关资料图)
仲夏七月,稻田方正,雨落山南。当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团队一行来到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肥西县山南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刘宝 摄)
实践团队一行参观了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据了解,该馆始建于2004年8月,2005年5月1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由牌楼、广场、展厅、碑廊、会议室、报告厅等组成。其中,主展厅包括序厅、面临困局、奋力破局、艰难开局、开创新局五个部分,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当年山南镇小井庄包产到户改革的历史。据悉,纪念馆现已成为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档案等实物。通过参观,同学们全面了解了当年肥西县小井庄“包干到户”历史足迹,深刻感受到了肥西人民“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奉献、奋勇争先的小井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成就青春梦想。
校地挂牌仪式。(黄翔 摄)
为更好地落实实践成果转化,深化校地共建平台育人模式,当日,肥西县山南镇、安徽师大新传学院、共青团肥西县委相关负责同志及实践团队共同举行了校地共建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校地合作育人平台的建立,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为人才返乡、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校地共建实践总结座谈会。(黄翔 摄)
校地党委及实践团队还举行了校地共建交流座谈会。实践团队汇报了在近期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收获,校地党委领导分别就实践内容进行指导并提出了未来的合作愿景。双方一致认为,要加强校地社会实践活动共建合作,鼓励青年学子返乡,投身基层,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校地共建活动的开展,助力新闻传播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安徽肥西。安徽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学子将发挥专业特长,在肥西开拓专业技能“训练场”,建立地方宣传“加油站”,挖掘乡村故事“闪光点”,为肥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传力量” 。(权杨晨 郭碧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