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全球连线 | 中国人帮阿富汗儿童开“馕课”

(记者邹学冕)“上节课我们讲过曾有一位中国高僧路过这里,还记载了大佛的高大华美,谁还记得他的名字?”

“玄奘!”一个清脆的童声随即响起,抢答成功。

在巴米扬山谷,阿富汗学者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因亚尔正为十几名当地儿童上课。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古丝绸之路上长长的驼队进入巴米扬城的盛景。


(相关资料图)

这是2月8日拍摄的阿富汗巴米扬省居民居住的洞窟。新华社发(塞夫拉赫曼·萨菲摄)

巴米扬城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见证了多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巴米扬山谷内约有3000个大小佛窟,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也是阿富汗国内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举世闻名的两处巴米扬大佛遗址就坐落在这个山谷内。

由于连年战乱、生活贫困,不少当地民众对近在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在冬季严寒中,一些人搬入佛窟居住,烤火取暖产生的浓烟熏黑了佛窟四壁。

这是2月9日在阿富汗巴米扬省拍摄的雪景。新华社发(塞夫拉赫曼·萨菲摄)

去年夏天,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温州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及香港敦煌之友基金会等机构的中国学者来到巴米扬山谷,支持巴米扬石窟群文物保护工作。他们与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展开多项合作,包括为当地儿童开设“馕课”。

据香港敦煌之友基金会邵学成介绍,为了鼓励当地儿童持续参与文物保护课程学习,每堂课后会为孩子们发放馕,“馕课”之名也由此而来。

“感谢中国朋友!”侯赛因亚尔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这项工作对当地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都大有裨益,目前有37名儿童参与“馕课”,他们还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周围的小伙伴。“这是保护我们文化遗产最好的方式。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首先要从教育孩子做起。”

“我非常喜欢来这里上课,老师们教给我们很多关于巴米扬大佛的知识。”今年12岁的哈米达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业”——一张巴米扬大佛遗址水彩笔画。“我现在知道了这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

哈米达全家仅靠父亲帮人搬运重物所赚取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一家人经常食不果腹。在“作业”通过“验收”后,哈米达领到7个馕饼,被冷风吹得通红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中国学者还指导并资助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对附近石窟展开清理、编号、制作信息铭牌,今年还给他们赠送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台用于勘测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中国制造无人机。

“这些中国学者为巴米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衷心感谢他们!”巴米扬文化和信息部门负责人毛拉维·塞夫拉赫曼·穆罕默迪告诉记者。(报道员:阿里亚、萨菲;视频:淡然;编辑:王申、孙浩)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