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据拉美社1月9日报道,杂交水稻技术创造了中国粮食主权的奇迹。
【资料图】
报道称,说起袁隆平,就是在说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在说一位用毕生努力和坚持不懈实现了自己夙愿的科学家,他的夙愿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挨饿。”
保障粮食安全并避免中国历史上曾遭受的饥荒重演,是这位农学家毕生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促成了杂交水稻的发展。
国家的全力支持,加上袁隆平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杂交水稻的优化得以实现,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
2017年,杂交水稻种植在海拔2800米的农田实现,那里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当地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
袁隆平乐见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帮助中国在30年内从粮食短缺的国家转变为粮食安全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他的另一个目标是要与世界分享这座农业科技的丰碑,因为他认为,这项成果虽然诞生在中国,但“它属于全人类”。
因此,他培训了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万名水稻杂交专家,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聘请他作为首席顾问,帮助贫穷国家应用这项技术。
他的遗产开了花、结了果,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他开发出的品种,而且同样的品种既种植在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也种植在美国、马达加斯加和利比里亚。
据报道,袁隆平的去世并没有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2022年10月有消息称,河北省的项目通过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创下了每公顷17.2吨的产量纪录。
在推动杂交水稻计划的同时,中国借助同样带动农业产业其他分支创新和发展的其他项目、战略和政策,保障了该国14亿人民餐桌上的营养。
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强调了中国对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持续的投资,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领域的生产力。
他补充说:“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让人民参与进来,这是政府、人民和机构共同的一项工作。中国有2.3亿小农户,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是成功的一部分。”
甚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所有这些行动已使中国在大米、小麦、茶、高粱、大豆、花生、大麦、棉花和油籽等产品的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得益于乡村振兴,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6.83亿吨,年产量连续第7年超过6.5亿吨,这有利于农业区的发展,以及社会公平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维护和巩固粮食安全是中国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政府还同样努力在民众中推广反对粮食浪费的文化。